據報道,原油行業咨詢機構WoodMackenzie表示,受到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等汽車企業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影響,到2035年前全球汽油需求或減少10%。 WoodMackenzie指出,盡管眼下電動轎車和卡車在全球汽車銷售市場所占比重不足1%,但隨著2025年之后各國政府加大力度防治污染以及電動車型成本下降,上述比重預計將會大幅升高。 到2035年前,電動汽車或將使得全球每天對原油消耗的量減少100萬至200萬桶。這一規模約等于歐派克成員國和其聯盟國家在本周所同意的減產規模。 WoodMackenzie負責煉油、化學和原油市場業務的副總裁艾倫-戈爾德(AlanGelder)在倫敦接受采訪時表示:“交通領域任何對原油需求的減少都會對原油市場產生影響,我們現在關心的是這種影響規模有多大,什么時候會發生。” 有觀點指出,WoodMackenzie的上述論調同此前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不謀而合。國際能源署在上月曾經發布預測稱,由于越來越多的節能車型和電動汽車的普及,全球市場對汽油的消費需求已臨近峰值。該機構還預計,受船運、陸運、航空運輸和石化行業發展所產生的驅動力影響,未來數十年內全球石油需求將會持續增長。 此前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給出的預測結果顯示,到2035年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將使得全球原油日消費規模減少大約800萬桶,而到2040年這一數字會增至1300萬桶,這相當于2016年全球原油消費(預計)規模的14%。WoodMackenzie認為目前電動汽車已經使得全球原油日消費規模減少大約50萬桶。 當地時間12月2日,雅典、馬德里、墨西哥城和巴黎五座城市承諾到2025年前將淘汰柴油汽車以此作為防治污染的舉措之一。有觀點指出,這一舉措或將進一步刺激電動汽車的使用需求,后者可安全實現“零排放”。 艾倫-戈爾德指出,單單依靠監管措施和政府補貼不足以促進電動汽車的“井噴式”增長,“如果在技術領域能夠掀起一場革命,屆時更為先進的電池技術將使得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再降低,消費者購買時也就不再需要補貼,由此便可刺激消費欲望增長。一旦消費者喜歡上電動汽車,后者的更新和升級也會變得更快。” 艾倫-戈爾德認為,如果電動汽車的銷量一飛沖天,單靠特斯拉的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到那時,包括大眾集團、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在內的主流汽車制造商將會生產更多的電動車型。而在眼下這些車企還無法生產更多的電動汽車,而為生產電動車改變現有的生產線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