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結構比例,發電用氣占比21%,僅為歐美國家發電比例的一半,在我國,煤炭是主要的發電動力來源,天然氣作為一種環保清潔能源,相對于煤炭來講應該更受國家支持,更加環保合理,但目前看來,我國發電裝機結構中氣電占比僅為5.18%,在當前國際油價大幅跳水的背景下,未來天然氣發電發展情景又將如何?
天然氣消費結構分析
以2019年中國天然氣下游消費機構比例圖為例,當前工業用氣仍是我國天然氣消費的主要支撐點,而發電用氣是公認的“潛力股”,從我國現有的占比結構來看,發電占比似乎也能排上個“老二”,但殊不知像美國等歐美發達國家這一占比已經達到40%,我國發電占比僅為美國的一半,這樣一對比,在我國占比21%的發電看起來也不是那么厲害了。
天然氣發電結構分析
全球天然氣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為20%-30%,美國、英國、日本天然氣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均達到30%以上。中國天然氣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5%左右,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我國,煤炭是主要的發電動力來源,其占比高達55.02%,氣電僅占5.18%,且不論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等清潔或可再生能源,按照我們正常思路去想,天然氣同樣作為清潔環保能源,應受國家政策支持,并且其占比較小,后期發展空間很大,但是近幾年天然氣發電一直不溫不火,天然氣發電裝機數量始終難有突破。
天然氣發電現狀分析
20世紀60年代開始,燃氣發電機組興起,但發展緩慢;21世紀初,燃氣發電規模在我國發電設備中占比較小,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快了天然氣勘探開發,燃氣發電機組在發電設備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十二五”以來,燃氣發電研發和制作技術得到提升,國內燃氣發電機組保有量飛速增長;“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占發電總裝機比例在5%左右。雖近幾年天然氣發電占比整體趨勢呈現上升走勢,但始處于低位運行。
天然氣發電問題分析
(一)氣源
基于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我國天然氣產量遠低于消費量,且在自產成分中,多數為常規天然氣,非常規氣質僅占16%,目前我國常規油氣田開采潛力有限,甚有部分油氣田已日益枯竭,國內天然氣資源短缺就容易造成供應不穩定,嚴重制約企業對項目投資的積極性,且考慮到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我國也不能大肆妄為的從國外進口天然氣資源。穩定的氣源供應則是制約天然氣發電的原因之一。
(二)氣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氣在我國并非是富裕資源,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如果天然氣價格過高,造成氣電價格比過大,那么天然氣發電的經濟優勢也就得不到體現,而且目前煤電成本是低于氣電成本的,由此看來氣價的高低和波動對天然氣發電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三)技術
國內燃氣發電核心技術未完全掌握,天然氣電廠容量增加受限,制約氣電發展。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制約天然氣發電的主要因素,但遠不止于此,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國內天然氣儲運基礎設施建設,工廠成本可承受能力等等。
天然氣發電機遇與展望
上面我們說過,國產其中絕大比例
都是常規氣質,其實在我國,非常規氣質潛力是巨大的,如果非常規氣質能形成規模化發展,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會撐起天然氣的半邊天。2019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生物天然氣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非常規天然氣產業開發利用進入快車道,在國家能源局出臺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要達到80億立方米。國家政策推動的同時也調整了中央投資方向,重點用于支持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建設。生物天然氣是一條“農業-能源-環保-農業”種養結合、綠色低碳、循環可再生的發展之路,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廣闊,并且資源基礎良好,發展機遇適宜。
從宏觀上看,生物天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可大幅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有效減小對外依存度,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且部分地區和領域的生物天然氣成本可以做到低于門站價,在增加天然氣發電氣源多樣性、提高氣源供應保障的同時,或將降低燃料成本提高項目經濟性。
從氣價上來講,目前國際油價下跌嚴重,與其掛鉤的天然氣長協價格優勢會逐漸顯現,且目前現貨資源價格一再刷新新低,這或將也是國內天然氣發電發展的機遇之一。
針對近幾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預測了未來幾年的裝機容量走勢,受環保政策驅動,國內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呈攀高走勢,考慮到供給電廠的氣價相比去年同期已經下調,燃氣電廠將有較強發電意愿。受國際供需形勢寬松及國際油價下跌影響,2020年東北亞LNG現貨價格將持續低位,油價低位也將拉低天然氣進口成本,可以預見,有條件的LNG接收站運營企業將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京津地區利用低價海氣資源搶占市場,一定程度上將刺激發電用氣增長。
后期隨著“Made in China ”越來越強大,燃氣發電核心技術得到創新與發展,天然氣電廠容量增加,運營成本縮減,氣電價格比或將降低,國內更多的投資與建設者樂于參與其中,多方利好因素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支“潛力股”終將不負眾望,引領國內天然氣發展再獲突破。
(燃氣輪機聚焦)